#十月热门旅行地盘点#
金饰的重量,真爱的轻重
钻石闪烁。金器夺目。新娘浑身金光。这是福建晋江、石狮一带婚嫁常见的景象。坊间戏言:“抢银行不如娶个晋江新娘”。财富成为婚姻最刺眼的装饰。但在这黄金面具之下,情感的温度还剩几分?
黄金新娘:一场关于婚姻的财富迷思
01 盛大的假面:天价嫁妆的真实画面
在晋江陈埭,嫁妆3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以上仅仅是低、中、高档婚礼的“行情”。这里计量首饰的单位不是“克”,而是“两”甚至“斤”。一般人家的婚礼,黄金需求达七八两,更有甚者需2-3斤。
这不是传说。是实实在在的婚嫁现实。
黄金不仅佩戴身上,更被铸成砖块,用红线串起戴在腰间。 现金一摞摞摆放。房产证裱进相框。车子停放在显眼处。一切为了展示。为了被看见。
媒人在这其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们说媒成功后,按约定俗成收取嫁妆的10%作为谢礼。经济驱动成为这场盛宴看不见的推手。
更深刻的案例发生在莆田。一对新人的订婚仪式上,男方给出的聘金高达288万元人民币。而这还不是最高的。曾有新娘聘金达600万,娘家陪嫁更是高达一亿元,外加一架飞机。
婚姻在这里似乎变成了一场财富的秀场。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每个人都被迫参与其中。
02 沉重的光芒:高嫁妆背后的家庭裂痕
但金光闪闪的表面下,裂痕悄然出现。
厦门大学研究发现,由于嫁妆属于外嫁女的“私房钱”,嫁妆越高,女性越难融入夫家生活空间。高嫁妆变成一种家庭离心力。影响家庭和谐的建构。
对女方及其家庭而言,高嫁妆引发多方面负面社会影响。嫁妆越高,女性越难融入夫家的家庭家族网络。尽管嫁妆高额使女方可能在夫家被“当奶奶一样伺候着”,但也意味着她们被男方家庭隔离甚至割裂。
夫妻关系同样受到挑战。高嫁妆常成为婚后夫妻争吵、关系紧张乃至离婚的主要矛盾点。消磨彼此信任和情感。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男性把婚姻当“买卖”经营。利用结婚来达到“赚钱”的目的。目的达到后就对妻子产生厌恶感。导致有高额嫁妆的晋江离婚诉讼案件高于周边地区。
高嫁妆本应是为新生活祝福。却意外成为关系的枷锁。这是多么矛盾的现实。
03 虚幻的保障:从明星鸽子蛋到普通人的困境
娱乐圈中,钻石大小似乎成为爱情的度量衡。
汪峰向章子怡求婚的钻戒重达9.15克拉。梁朝伟送给刘嘉玲的婚戒重12克拉,价值飙升至1.14亿。陈慧琳的6克拉婚戒价值5000万。
明星的“鸽子蛋”创造了一种虚幻的标准。一种关于爱情与物质关系的扭曲想象。
但普通人的现实却截然不同。一个案例令人心碎:男方父母为获得更多嫁妆,借了500万元高利贷作聘礼。结果媳妇进门后死守嫁妆钱。老两口被追债,不得已喝农药自杀。
更常见的是,过高的礼金给当地部分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一些有感情基础的情侣也因此被拆散。
晋江C镇S村一男子在贵阳做生意时与一个四川女孩自由恋爱,其父母最终同意了他的选择。C镇D村有一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女方家长考虑到自己女儿自身条件好但缺乏上百万陪嫁,而希望女儿能够嫁到外地。
这些案例不适用于当地的高嫁妆规则。但也正因如此,它们预示着改变的可能。
04 回归本质:婚礼是形式,婚姻是内容
当地政府已开始引导民众树立婚嫁新风。莆田秀屿区东庄镇举办“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高价聘金”相亲大会。已举办四次。
更重要的是,社会观念正在悄然转变。不少男方家庭已经不再要求女方付出高嫁妆。更多家庭对高嫁妆有反思甚至有反抗心理。
婚姻从本质上是男女双方以爱为基础的、平等自愿结合的长期契约关系。它不是交易。不是展示。而是日常的相伴。
一场河北博士夫妻的婚礼提供了另一种范本。没有豪华车队。没有天价婚纱。没有专业司仪。新娘说:“这个家庭培养一个研究生不容易!”简单。却真挚。
这提醒我们:婚礼只是一天的形式,婚姻才是一生的内容。金光闪闪的嫁妆不如互相理解的光芒。
真正的幸福,从来不在黄金的多少,而在心灵的契合。
炒股如何开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