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么大的地方,直到现在才真正迈进“350公里高铁时代”?这事还得从太行山深处的一场“硬骨头”工程说起。在五台县的大山里,有个叫东冶隧道的地方,全长4320米,看着数字挺平常,可施工队在这儿整整熬了831天。为啥这么难?您想想,86%的路段都是软趴趴的Ⅳ、Ⅴ级围岩,就跟在豆腐里打洞似的,还6次横穿断层破碎带,头顶上还有废弃采石场的浅埋段,稍不留神就可能塌方,这活儿搁谁手里都得捏把汗。
但工程师愣是想出了招,玩起了“地质手术刀”的绝活儿。先用地震波反射法和瞬变电磁法给大山做“CT”,哪儿有毛病看得明明白白,误差就跟您量衣服似的,精确到厘米级。然后上智能装备,拱架自动生产线呼呼转,全工况湿喷机械手喷混凝土,效率直接提40%,工人也不用冒险凑近了干活,风险降了70%。再弄个BIM三维模型实时盯着,围岩稍微有点“小动作”,马上调整支护参数,就像给大山量身定制“加固衣”,这技术一上,硬骨头也得服软。
这隧道一贯通,可不光是打通个洞这么简单,这意味着雄忻高铁山西段的5座隧道群全通了,接下来就能架梁铺轨,山西盼星星盼月亮的“350公里高铁时代”终于来了。以前山西没真正的高速铁路,这下好了,太原到雄安只要1.5小时,直接融进京津冀“2小时经济圈”。您琢磨琢磨,山西的煤炭资源、太原理工的技术,和雄安的科创、保定的制造业一碰撞,长城汽车都和太原理工共建实验室了,这以后合作的机会还能少?
可有人欢喜有人忧,石家庄就有点坐不住了。以前山西的过境客流不少走石家庄,现在雄忻高铁绕开它,一下分流30%的客流,这对石家庄这个传统“通道型枢纽”多少有点冲击。但保定可逮着机会了,傍着雄安的政策红利,保定东站升级成动车所,搞起“雄安保定双核”模式,阜平、曲阳这些以前不太沾光的地方,也能接上高铁经济的链条,这不就是妥妥的逆袭吗?
不过话说回来,雄忻高铁也不是没啥挑战。跟石太客专比,它从太原到北京差不多600公里,比石太客专的500公里长,票价上就有点吃亏。而且石太客专设计时速250公里,大西高铁太原到西安段又提速到300公里/小时,雄忻的速度优势也没突出。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石家庄正定陆港中欧班列增长67%,和规划中的保定徐水港共建“冀中物流走廊”,物流整合起来,陆海空铁多式联运,这不就把劣势变优势了?还有五台山、西柏坡、白洋淀,红绿景点串成“金三角”,旅游带一开发,各玩各的特色,谁也别抢谁的饭碗。
回头看看,百年前正太铁路让石家庄从小村庄变成工业重镇,如今雄忻高铁的选择,可是交通战略的大升级。以前靠地理条件吃饭,现在靠创新说话。保定的逆袭不是要取代石家庄,而是借着雄安的东风,把过去的“能源输送通道”变成“数据 - 产业协同走廊”。东冶隧道这831天的攻坚,可不只是打通了一条隧道,这是工程师和太行山的一场对话,每一米的掘进都是在证明,再难的山也挡不住的创新脚步,山河能跨,格局能破,只有创新永远站在潮头。
4320米的隧道贯通太行,华北大地的铁轨上就像按下了重置键,资源、人才、资本都要在新的坐标上流动起来。雄忻高铁这场博弈,其实就是区域经济从“单极枢纽”走向“网状协同”的时代宣言。您说,这是不是意味着的出行会更方便,家乡的发展会更有盼头?你觉得这条高铁会给你的家乡带来啥变化?评论区聊聊!
炒股如何开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